28中文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1370章 快速增长

第1370章 快速增长(1 / 1)

还有更重要的是,这搬家也不是说搬就能搬的,人家现在虽然人口少,但是莫朝和黎朝好歹也是有几十万人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散居在各地,要聚集起来也不容易。

如果说莫朝人或者黎朝人的权贵只带着军队官员之类的走人,但是把普通民众抛下的话,大乾也不乐意啊。

帮他们搬家的前提就是,他们一个不剩全部走人。

因此,三年能够完成这些工作就很不容易了。

同时这三年里,大乾其实也还得付出一些东西,除了帮忙组织运力外,其实还得给他们提供一些粮食、武器以及其他大批量的生活物资,以确保他们在迁移过程以及后续的移民屯垦中不提前饿死。

虽然这些都是收钱的,没钱就贷款先欠着,利息也高。

但总归是要拿出大量物资啊。

这么仔细一想,其实楚行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有点亏了。

但是考虑到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安南,并且能直接纳入本土并组织移民屯垦,他也就释怀了。

坏事干多了,偶尔干几件好事,其实感觉也挺好的。

安南的南北两朝准备迁移跑路了,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南洋地区流传了开来,尤其是南洋地区的其他土著国家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是被震惊了。

但是震惊之余,他们则是一个个都是期待了起来!

他们自认为终于是找到了摆脱大乾人的方法!

自从大乾崛起一来,整个南洋地区的土著们其实都挺苦逼的,南洋诸岛上的土著国家,现在一个个都是完蛋了,就连还没开花的土著部落,现在也没几个了,顶多也就是深山老林里还有一些零散的土著藏着而已。

而半岛上的诸多土著嘛,大乾人倒是没有主动进攻打他们,但是他们自己打生打死啊,用的还是大乾人的武器。

这战争效果杠杠的!

这么多年带下来,其实早就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是还是要继续打下去,为啥,因为那些军火商们需要市场!

现在,安南的南北两朝开了个集体迁移的头后,他们也是忍不住了,暹罗、缅甸等地区的好几个土著国家都是派人过来!

一个个都是抱着大乾外交官的大腿哭着喊着说:“老大,您行行好,帮我们也换个地方吧!”

同时还有话没敢说出来,那就是:“有你们大乾人在边上,这南洋半岛,实在是待不下去了!”

这让外务部的一群外交官们彻底无语,但是人家这都找上门来苦苦哀求了,也总不能不理人不是。

好歹也是世界老大,这点脸面还是要的。

楚行呢,想着搬一家是搬,三五家也是搬,而且加起来也就那么几百万人,也没多大点事,给他们换个地方就换个地方吧。

所以在非洲一扒拉,又是扒拉出来好几块地方给他们。

不过这一次,大乾不给运输补贴了,要雇佣我们大乾的船只移民可以,但是正常收费。

你说你们都是穷光蛋,连船票钱都拿不出来,但是我们大乾有钱啊,可以给你们贷款的嘛。

我们顶多就是收你多一点利息,放心,利息绝对不高,你们去非洲折腾个百八十年估计也能还清了

大乾帝国在南洋地区搞起了搬国业务!

而且不是一国两国,而是把南洋地区剩下的所有国家都是一股脑打包送到非洲去,而且后来哗啦地盘的时候,楚行还做了件好事,让他们都挨在了一起,如此可以让他们报团取暖,至于说以后他们之间打仗之类的,就和大乾没啥关系了。

因为南洋搬国业务实在太大,光光是需要运输的人数总额就超过三百万之巨,而且这还是初定的数据,这个数据也不算准确。

外务部的人估算,到时候就算是弄出来四百万甚至五百万人也不是什么怪事。

对此,楚行也是无所谓了,反正都是收钱的,三百万和五百万区别不大。

再者,这对于大乾帝国而言,帮助他们进行移民以及后续的出售各种物资生存所带来的庞大业务以及利润,这都不算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后续整个南洋半岛以及众多的南洋岛屿,都将会成为大乾本土,并且还是空无一人,可以直接纳入本土管辖并进行移民点本土。

将会省去非常麻烦而复杂的本土化。

而这一点,也才是大乾帝国答应帮这些南洋土国搬迁国家的原因。

要知道,大乾的海上运力虽然庞大,但也都是需要用的,维持全球各地海外领地以及本土沿海的庞大运输量,需要的船只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目前大乾帝国的船舶总吨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已经是达到了令人恐怖的四百多万吨,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长中。

而这年头其他各国的海上总吨位才多少,其中的西班牙葡萄牙算是比较多的,他们加起来应该有二十万吨。

至于其他各国,后起之秀英格兰和荷兰等,也有十几万吨这样子,其他的几万吨几万吨。

其他各国的船舶总吨位,都还没有大乾一家的零头多!

大乾的船舶总吨位,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也就是风帆时代的时候,其实也没这么恐怖的,也就是只有几十万吨而已,宣平十九年的时候,总吨位也就三十多万吨这样子。

之所以这十几年变得这么大,一方面是大乾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扩张,足迹遍布美洲、印度、非洲以及欧洲。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蒸汽钢铁船只的出现。

这些蒸汽钢铁船只的出现,让船只可以越造越大,而且大吨位的船只进行远洋运输的时候,使得运费更加廉价,这也就促使了商人们更加倾向于建造大吨位的船只。

以往风帆木船时代,一艘商船不过几百吨,超过千吨的都是大船了。

但是现在新造的船只,哪怕是跑近海航线的船只,普遍也都是千吨起步,而远洋船只更是两三千吨往上,四五千吨的大型货轮已经是开始大规模出现了。

运输船只吨位的急速上涨,钢铁价格下跌,再加上帝国的工业革命爆发,对货物的运输需求极大的,以及向全球的扩张、移民,由此导致了大乾帝国的各类船只总吨位急速上涨。

因为在这个时代里,不管是本土的沿海运输还是内河运输,又或者是远洋运输,都是需要大量船只的。

大乾的铁路能够在十几年里从零到有,一下子搞出来如此庞大的铁路网,这航运发展的这么快速也是清理之中。

当一个人口有两亿多人的庞大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政局稳定,没有大规模内乱的庞大帝国进行工业革命之后,所爆发出来的能力是庞大的,甚至是后人都无法想象的。

原时空里,人口不过几千万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之后,都能够发展到如此程度。

而人口达到两亿多的大乾帝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的巨大。

其实如今的这几百万吨船只吨位,都还是因为大乾算得上是一个内需导向经济的国家,如果是和原时空的英格兰一样属于外贸型经济的国家的话,这船只吨位早就飙升到千万吨以上了。

毕竟现在大乾的造船业相当发达,如果说市场有需求的话,他们完全可以短时间内造出更大吨位的船只来。

因为对于如今的造船业来说,其实造船挺简单的,甚至远远没有木船只带那么复杂。

很多河边的小船厂,都能够造载重上百吨的小铁船。

因为他们造船的话,其实也就是一个组装工厂而已,作为核心的船用各类钢材,有国内的数大钢铁公司提供,加工的设备有机械公司提供,而蒸汽机的话,国内如今可以制造生产蒸汽机的厂家有足足十几家呢,有便宜的有昂贵的,其动力从几匹到几千匹的都有。

同时这年头的船只,技术标准要求也没有后世那么高,普通商船,尤其是在内河、湖泊跑的船只,人家船东要求其实挺低的。

当然了,这里说的技术要求低,只局限于部分要求不高的民用船只,但是军用船只以及部分远洋船只,技术标准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这一类的船只建造还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能够建造大吨位,尤其是五千吨以上船只的造船厂,目前国内其实还不算太大,加起来也就那么十几家而已。

至于能够造万吨船只的,目前就只有两家,一家是香港鼎盛造船厂,而另外一家则是江南造船厂了,不过很快青岛海军造船厂以及沙面造船等其他几家造船厂,也将会陆续具备施工万吨船只的能力,因为他们的万吨船坞都已经是差不多快要建好了。

从设备等建造技术上来说,目前大乾帝国的造船业早已经是完全具备了施工万吨船只的条件,而且也已经非常成熟,唯一的限制也就是资金以及市场了。

因为施工万吨船只,需要更大的船坞,而修建一个万吨船坞可不是什么小时,工程量还是挺大的,施工期久,投资大。

除了船坞外,还有设备也是一个大头,建造万吨船只所需要的各种大型设备多了去,每一件设备都是非常的昂贵。

这也就意味着,造船厂要升级建造万吨船坞的话,需要提前投入巨资。

但是现在万吨船只价格昂贵,运营成本高,能够停泊的港口少,众多企业对万吨巨舰的使用,还是抱有极大的顾虑的,因此万吨船只的市场其实也没有多大。

除了军舰外,目前比较大的一个万吨船只市场,应该就是豪华客轮了,各大航运公司建造大型的豪华客轮,更多的不是考虑运营成本的问题,而是考虑公司品牌形象的问题,而且目前帝国内的民众远洋出行,也习惯了乘坐这些大型的客轮。

同时还有移民屯垦司的大量补贴撑着,因此运营起来虽然成本高,但是也不会亏本。

但是在其他领域,万吨船只就很少了,至少目前来说,货船还没有出现万吨船只,前段时间本来有希望突破这个限制的,也就是油轮了,但是帝国石油公司综合考虑之后,依旧放弃了选择万吨油轮,而是选择了三千吨的小型油轮。

至于普通货轮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行新建造的货轮,都集中在两千吨到三千吨之间,少数是四五千吨的,超过五千吨的都非常少,跟不用说万吨了。

因为大乾帝国的航海业普遍认为,远洋船只,尤其是货轮的话,使用五千吨以下,最好是两千吨到三千吨这个级别的船只,并且还得是机帆船只最划算。

这个吨位能够装载的货物已经不算少了,往往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的需求。

同时这个吨位的船只,在海外领地或者是土著控制区的时候,也能够比较轻易的找到港口停靠并装卸货物,而这一点很重要。

同时这个吨位还能够采用机帆动力,蒸汽机可以让船只保持航行期间的平均航速,同时又可以在大部分航程里,利用风帆以节约煤炭。

现在甚至连风帆都可以直接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取代人力了,这也意味着人手成本大幅度降低。

如今一艘三千吨的机帆散装货轮,所需的人员成本实际上并不会比以往的五六百吨的风帆木船多多少,有时候如果船东胆子够大,还能把成本再拉下来一部分呢。

但是如果吨位太大,那么风帆就失去了作用,只能是依靠蒸汽机动力,这样耗煤量可就大了。

尽管大乾帝国已经是全球各地,但凡能去的港口都建设煤炭仓库,同时也在各处的海外领地开发煤炭,比如说最近几年欧洲乃至大西洋各地区的船只,所使用的大量煤炭,都是从英国那边进口的。

英国那边的煤炭多的很,而且无烟煤居多,质量相当不错。

很少跑到土著国家上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大乾人,这一次都是没能忍住诱惑,跑到了英国那边投资煤矿,雇佣当地人开采大量的煤炭,而这些煤炭的主要客户,自然就是大乾的船只了。

但是,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各处补给港口都设立煤炭仓库,但是这煤炭依旧要钱啊,而且价格不低。

这么多年来,很多工业原料的价格有降低有上涨,但是普遍来说,大宗货物,比如说钢铁等,还是下跌为主。

但是煤炭是个例外,尽管每年的煤炭产量都在大幅度上涨,但是架不住消耗量也同样上涨,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没能继续张家,但是也没降价,基本上和十年前保持同样的价格。

这也意味着,这煤炭价格其实不低,如此也是导致了纯蒸汽船只的运营成本不低。

这也是为什么大乾帝国如今航海界,更倾向于选择机帆并用的船只,而不是说选择纯蒸汽动力的船只了。

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了目前大乾的航海业主要倾向于选择几千吨的机帆船只,而是更大吨位的纯蒸汽船只。

如此倒过来又是使得了造船业在这一领域的船只,越造越便宜,因为这种两千吨的船只,技术非常的成熟,同时订单非常多,使得了越来越多的船厂涌入其中,整个大乾帝国有能力施工两千吨到三千吨级别商船的造船厂,少说也有几十家呢。

而造船厂多了,虽然订单依旧多,但是竞争也大,竞争之下,这个级别的船只价格也是逐步降低了。

如此反过来又是让船东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这个吨位的船只。

这不得不说,算得上是一个讽刺。

而要使得这种局面出现变化,恐怕还要让造船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煤炭的价格持续下降,然后各地的大吨位码头多了起来,如此导致采购、运营成本降下来后,万吨左右的船只才能够成批量的出现了。

不过虽然现在都是几千吨的船只,但是和以前比起来也是天差别的了,同样数量的水手,以往只能够撑起几百吨的风帆木船,但是现在,驾驶几千吨的机帆船只一点问题都没有。

诸多因素加起来,导致大乾的船舶总吨位出现急速上涨,并且是上涨到了如今四百多万吨的恐怖数据上。

但是这么多船只,对于偌大的大乾帝国而言,其实依旧是不够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造船厂的船坞上,依旧是正在施工无数船只,手头上还有更多的订单在排队的原因。

大乾帝国的交通司认为,目前帝国对船舶的总吨位需求,维持在五百万吨左右,并且这个需求还在快速增长当中。

以目前帝国的发展来看,十年后,对船舶的需求总吨位将会达到千万吨。

如果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等到二三十年以后,乐观一点估计,这个数字兴许就能够变成两千万吨。

目前帝国的船只虽然多,但实际上依旧不够用,这要挪出去大量的运力给南洋各国进行运输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但是此事又关乎帝国在南洋的整体布局,不能不做。

一旦搞成了,三五年内,偌大一个南洋半岛以及南洋诸岛,除了极少数没有开化的食人族之类的野人,其他的土著将会全部搬迁到非洲去。

到时候,大乾帝国就能够轻松的接受整个南洋地区,然后进行移民。

不用担心本土化等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

因此,哪怕是运力不足,也得把这些南洋土著给运到欧洲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